洪岩璧副教授讲座:做有趣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6-03-31 访问次数: 4

 洪岩璧副教授讲座:做有趣的研究

    2016315日上午9点,河海社会学论坛(第19期)的主讲人——东南大学洪岩璧副教授为社会学系师生做了题为《做有趣的研究:定量研究思路与论文写作》的专题报告。

洪岩璧副教授以教育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族群社会学为研究方向,先后发表《从资本到惯习: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阶层分化》(载于《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Logistic模型的系数比较问题及解决策略:一个综述》(载于《社会》2015年第4期)等定量研究成果,又译著了《数据分析概论》(2012)和《非递归因果模型》(2014)两本专著,可以说对定量研究颇有心得。

一开场,洪老师便提出要想做好定量研究,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应该是“有意思的想法和利用数据/资料进行证明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想法才算有趣?怎样的证明过程才算合理?具体来讲还需要遵循五个原则:

1.想法要做到“小问题中有大关怀”,例如一篇文章只讲酗酒和某个人健康的关系那就没意思,要是从酗酒这件小事出发,来透视社会环境那就是有“大关怀”;2.多阅读多体验以获得灵感,因为社会永远是灵感的源泉,所以建议定量研究者可通过实地调研、阅读写实小说来找到真问题;3.理论要少而精,就是如何给数据戴一顶漂亮的“帽子”,让文章前后勾连起来,毕竟洪老师认为技术没有任何困难的地方,只要花时间都可以学好,重要的是如何思考;4.用清晰的结构讲精彩的故事,一个标准就是“好的定量文章至少要有五六个表,这样才有可能讲一个比较曲折的故事”,因为异质性分析是定量的优势,例如李骏的文章把户籍属性分成户口类别和户口所在地,这样就把研究对象分成了四类群体进行差异性分析,这背后就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但最终“故事的答案应该是浅的”;5.行文需简洁流畅,正文要能吸引读者往下看,总结则不能太短,进一步讨论要与已有研究对话,提出异同,并解释异同。

然后,洪老师以两篇定量论文为例,结合上述原则剖析例文的写作逻辑和优劣之处,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激发在场听众的思考。随后的自由讨论阶段,师生们提出“教育、性别这些常规变量如何戴一顶好帽子?”、“汶川地震之后,2009年和2012年的满意度内涵不同,因为需求不同(2009年需求低于2012年的恢复期),那把这两组数据放一起对比合适吗?”、“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做分析?”等问题与洪老师进行探讨。

最后,王毅杰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点评和总结,与会人员也以掌声感谢洪老师的分享。

(《河海社会学(研究生版)》编辑部  张晓磊供稿)

河海大学MSW教育中心,©2015,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入口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电话:025-83786381 传真:025-837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