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由《河海社会学》编辑部举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八十周年读书会在厚学楼909成功举行。本次读书会邀请到社会学系沈洪成副教授参加,数位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
主持人余庆洋正式宣布读书会开始,首先介绍了本次读书会的流程:嘉宾介绍、主讲人汇报、老师点评、提问互动和活动总结。编辑部共邀请到4位汇报人,他们为参加本次读书会做了充分准备,还制作了精美的PPT。
第一位汇报人是16级博士研究生李万伟,演讲题目是《我在江村读〈江村〉》。李万伟提到自己是费老的忠实粉丝,在2010年他就开始阅读费老的《江村经济》,并且萌发了前去开弦弓做一次实地调查的想法,看看今天的江村和费老笔下的江村有何不同。他将《江村报告》和《江村经济》进行对比,引出了“照着讲”、“接着讲”等有意思的话题。在2016年——时逢费老江村调查80周年,李万伟又重返江村并参加了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八十周年学术纪念会。
第二位汇报人是16级博士研究生石方军,演讲题目《微型社会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研究中的应用》。石方军首先讲到《江村经济》是“无心插柳”的社会学经典。费老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写出这样一本名著,是有自己的情怀和关怀的。然后介绍了何为微型社会学,并提出费老在书中举的例子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最后谈到社会学本土化的三条有效途径,重点强调了在陌生人社区存在进入难、获取资料难的问题。
第三位汇报人是15级硕士研究生周本堂,演讲题目是《也谈差序格局》。费老用一个投石击水的比喻来说明他对传统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观察,即为著名的“差序格局”。丧服制度把“差序格局”立体的表达出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周本堂将“差序格局”与西方社会进行比较,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是按平等原则来组成的,而我国的差序格局是按照“尊尊”、“亲亲”来组成的。他还讲到礼治秩序,礼治维持秩序所用的力量和规范,是“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第四位汇报人是16级硕士研究生王秋涵,演讲题目是《文字下乡与文字上移》。王秋涵首先进行了一个经典回顾,然后在文字下乡里边具体讲到乡村建设运动,认为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在面对面的情境中,诸如表情、肢体语言、行话这些“特殊语言”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她还讲到“文字下乡”与“文字上移”表面上看似相互对立,但二者实质上是逻辑一致的,都是“发展主义”的现代性逻辑和“国家主义”的政治逻辑之于乡村教育在不同阶段中的控制策略和操作手法。
汇报完后,沈老师作了简要的点评。李万伟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有去江村看一看的实践经历很值得我们学习。石方军主要是对熟人社会的研究。沈老师还联系到社会学暑期报告很多同学做家乡人类学的现象。之后大家就今晚的读书会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表示希望以后能够参加更多这种读书分享会。
(《河海社会学》编辑部 魏东宁供稿)